又一大拨迷茫的小鲜肉来袭
一年一度史上最公平的考试,既考智力,又考体力,还考心理素质的高考如期而至了。
一年一度史上最公平的考试,既考智力,又考体力,还考心理素质的高考如期而至了。小鲜肉们总算掰着手指数着日子,捱到了今天。可他们又何曾知道,这只是整个人生生涯的一个中转站而已,在一些高中老师“上了大学你们就轻松啦!”的鼓(hu)励(you)下,怀揣着“梦想”奔向不一定是自己选的大学专业,开始了不知道适不适合的大学生活,上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怎么比高考还累呢?!我只能说又一大拨迷茫的小鲜肉来袭了。
早些日子参加了一个工作坊,碰到一个姐姐,面相很年轻,活泼时尚,自来熟型,互问年龄时才知道他儿子今年高考,马上就要考了。我说:“你这当妈的够宽心的,儿子准备考哪儿啊?”“反正不让他考北上广。”我问:“你儿子的想法呢?”“不管他什么想法,不让他考,我到时给他在本地买房子,北上广多贵啊,压力大还辛苦,肯定不好过。空气又不好,哈哈。”我无语。本来以为这么会玩儿的妈应该是那种把孩子放养的,看来是我想多了。是不是还有不少父母把孩子死死的攥在手里,生怕他没有任何生存能力,没有给自己闯出一片天的魄力。如果他真的生活在本地,他会活的像妈妈想的那样快乐吗?我不知道。虽然我心里在说“放开那只小鲜肉”,但我真管不了。但是作为一个新晋的生涯规划师,也作为一个接了N年新生送走N届的大学辅导员,我有话要说。
1、呼吁学生涯的人,尤其是学校教育者我们要站在统一战线,负起责任。对于学生来讲这是条完整的线,不是高中上完了,大学就轻松了。学校在把考上大学的学生请回高中介绍经验时别再说“上了大学就没人管你们了”等等,太害人了。高中的生涯规划课正在推进,大学的生涯规划课更要求精。
完善的生涯规划课排入初高中,这事儿真得抓紧了。举个例子:我在教生涯规划课时,有的学生高中时上过生涯规划课,很明显在课上很用心地去体验和思考。有个学生给我一个很震撼的反馈。“老师很早就想和您说了,上高中时老师也让我们做了一个人生五样活动(价值观澄清工具),当时我觉得我最后选错了,带着遗憾艰难地撑了三年。这次在大学的课上再次做,我忽然觉得弥补了什么,释然了很多。这是一种成长吧。”我相信她会在以后人生的每次重大转角时,想起这个工具并拿出来用。因此我们每次课都要认真准备,因为你不知道哪点就会帮到谁。
2、家长才是学生的第一任生涯老师。我真的在接新生时见过一个小伙子,在大厅里转悠了半天,我问他:“你找哪个专业啊?”“记得我爸跟我说给我报的是某某专业啊,怎么没我的名字啊。”然后继续徘徊。见过这么坑娃的爹吗!这个孩子第一学期结束就挂了好几科。不是巧合,不信,想坑娃的父母都可以试试。让孩子放弃了自己选择的权力,连知情权都是最后才给,孩子这大学能上好吗!更有甚者,有的孩子由于学业问题面临退学时,他妈问他你还想不想念,还是退学回家工作?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答道“听你的!”气死人吧,但你值得拥有。一直都被安排好的孩子,他一定在关键时刻还依赖你,让父母成为替罪羊。“我成了今天都是你害的!”
新生入学要填个新生履历表,有项是父母工作及工资。真有学生表示不知道父母做什么工作,挣多少钱的。后来我观察了一下,这几个同学也不像家里有几个亿的啊。我就不知道为什么父母不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工作内容、性质或是工作待遇呢。这个就是生涯教育啊,这就是最近的生涯人物访谈啊。
如果还可以弥补的话,给莘莘学子的父母们几条参考建议,兴许能让孩子选学校专业时不那么盲目,上大学时不让您太操心。
1、和孩子一起混一些大学的论坛贴吧,培养孩子自己批判性接受信息的能力,从贴吧的吐槽或建议等,多少可以感受到这个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和学生素质高低。
2、不要仅凭各院校的招生简章做判断。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是要带孩子到心仪的大学实地考察感受校风和人文环境,这个刺激可比我们跟他讲要真实深刻多了。大学校园开放日咨询时记得一定带上学生本人来咨询。
3、如果有可能,在高中时就让孩子接触一些社会实践,培养一点志愿和奉献精神。这样的孩子错不了。
4、填报志愿前的信息收集工作,尽量让孩子参与,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选择对他很重要,让他自己要重视起来。方向比努力重要,否则努力半天进入大学就是继续煎熬。这笔账得算好了。
5、可以找个专业的生涯咨询师帮助孩子定位。
记得在给新生第一次上规划课时,都会让学生画自己的梦想图,老师很坏地让画个一分半分的就让传给别人继续完成,到最后拼凑成了并不一定是学生想要的画面和结果。学生通常都会唏嘘不已。是呀,这只是个模拟。如果你不能为自己的人生做主,就会有不少人想为你做主。谁不想自己的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呢!希望迷茫的小鲜肉越来越少,智慧的小鲜肉越来越多哦。